課程需要
我們先談一談屬靈教育的需要,這個是大前提,就是為甚麼現在我們來談初信教育-初信教育的地位和初信教育的重要性,是在那裡。還沒有談初信教育之前,先談教育本身,在主的恢復裡,或是說在神的經綸裡面,那是佔甚麼地位。在這件事上,過去不夠著重,教育就是一種成全,其實教育就是成全。一個人得救信主,就得著主的生命,但這生命需要長大,基督徒的長大是在於生命的長大。另外一方面,一個人要被全面的成全,不單要在生命上長大,也需要教育,從肉身的生命說,一個人不受教育,只是生命長大,這樣的話,他這人生就缺了一環,首先我們要看,就是,在主的恢復裡面,在神的經綸裡,教育這一環的重要性。
首先我們要知道,主耶穌出來,祂在地上的職事,一大部分就是在於教育,馬可福音一開頭祂是人救主,出來盡祂福音的職事:第一,傳揚福音;第二,教訓真理,這個教訓真理就是教育;第三,趕出污鬼;第四,醫治病人。第一章,二十一節,「他們走到迦百農,耶穌隨即在安息日進入會堂施教。」註解裡說:「祂的教訓釋放出亮光的話,光照在死亡黑暗裡的人,使他們得著生命的光。」主耶穌是用教育的方式把生命的話放在人裡面,這種教育不是死的教育,神的奴僕作墮落之人的奴僕救主,在服事裡所行的,第一件就是傳福音,第二件事就是施教,在後面列出在馬可福音所有主耶穌施教的例子,馬可二13,四1,六2,6,30,34,十1,十一17,十二35,十四49,那是主耶穌施教,所以奴僕救主在地上屬地的職事一大部分就是施教。然後,馬太福音二十八章,主耶穌復活升天,祂對門徒所謂的大使命要使要萬民作主的門徒,二十節說,凡主所吩咐,都要教訓他們,換句話說,都要教育這些人,所以門徒所接受的大使命其中一個,就是要施以教導。
李弟兄在一九九六年下半年最後一次全時間訓練主題信息就是活力排,在裡面他說,我們對人的照顧主要是兩方面,第一是牧養,第二是教導。牧養就是以愛來顧惜人,教導就是以所有神聖的經綸那些點作到新人的裡面,他舉了兩個例,一個是馬太福音,一個是約翰福音。整個馬太福音,就是主耶穌的教育,教育甚麼?就是教育祂的門徒天國的憲法,天國的外表,還有天國的實現,天國的憲法就是馬太福音第五章至第七章,天國的外表就是馬太福音第十三章,天國的實現就是馬太福音二十四章、二十五章,這些就是主耶穌的教育材料,教育教材,祂就是用這些來教,約翰福音就是講到神怎樣到人當中與人相調,產生一個生機體,這一些也是一種教材,屬靈的教育,把門徒教育。所以主耶穌在祂地上的職事就是屬靈的真理,就是一些門徒不知道的東西教予他們。
我們去年感恩的特會裡,說到主恢復裡六方面的需要,第一是潔淨,神子民被恢復後第一是要被潔淨,除去所有不乾淨的東西,第二就是需要教育,就是這些人不認識神的律法,所以以斯拉作為一個祭司文士,他不是字句文士,乃是祭司文士,就是一個被神充滿的人,他要完成一個任務,就是要把神的律法教育給祂的子民,所以我看見在神的經綸中,受教育是很重要的。以弗所書第四章,說到建造召會需要四種恩賜的人,使徒建立召會,申言者為神說話,傳福音者帶新人得救,下面就是牧人和教師,一個人的兩方面,換句話說,兩種的功用就是牧養和教導,是兩條腿走路,過去我們一方面不夠對新人的牧養不夠,另一方面對新人的教育更缺,我們中間有傳福音者,所以帶人得救並不是太難,現在主的恢復到各大洲,都是很被接受,所以傳福音不是最大的問題,為主申言也不是最大的問題,我們當中,有為主說話的實行,每一週我們操練申言,為主說話。但是那些新得救的人,就是那些因著傳福音者的工作帶進來的人,他們就是遇上一個空檔的時間,這個空檔就是從得救到他們成為正常的基督徒的時間,這個空檔,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面對,重視,這個空檔,就是牧養和教訓,就是整個教育。如果以弗書只有前面三種人,你去想一想,只有前面三種恩賜,那將會是怎樣的缺﹖現在前面三種,多少都有,但最後一種-牧人和教師-卻是很缺,一方面,我們學習如何照著神牧養,這是很重要的一項,但是我們現在要談的是光有這個牧養是不是足夠,這個絕對絕對不夠,過去我們看見這裡有很大的缺,就是新人缺少教育,這是第一,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我就分析一下,我們過去,還有現在,其中大的難處,就是我們當中缺乏一個教育的系統,缺少一個有系統,有規律的,恆久的,一直繼續不斷興辦的屬靈的教育。就好像一個國家,她不是想的時候才辦教育,辦教育是把整個教育制度作出來。然後,無論有人沒有人,無論要來的普遍人口那個年齡的多一點,或是普遍那個年齡的學生少一點,她一樣是這個教育系統。我們中華民國,從封建制度到民國制度,從舊的教育系統,轉到我們現在這個教育系統,創始的一班人的確不是一般人,他們要辦出一個教育制度,我們中國幾千年根本沒有甚麼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以前都沒有,以前就是說讀書就是去私塾那裡,讀幾年書,最進步一點,找一個老師,私下教教,沒有一個系統,自從民國開始,我們就真正有一個系統,到現在,大家都以為這個系統是理所當然的,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沒有這個系統怎樣辦。這個就是辦教育。
我們在過去的難處,還有現在的難處,就是有講道沒有教育,李弟兄在一九八四年,到台灣去帶新路實行的時候,他點出,過去我們有講道,沒有教育。我們當中的講道是最出名的,而且很多人來我們中間是因為慕道而來的。從倪弟兄開始,我們就是靠著講道起家。但是我們當中有講道,沒有教育。所以很多人來了幾十年,一直聽一直聽,到了最後,問他一個簡單的問題,成熟是甚麼東西,重生是甚麼東西,他卻講不出來。道越講越好,但是學生一直留在同樣的地位上,過了三十年,對屬靈事情的領受仍是一樣。那就是一個大失敗。這就是過去的難處。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始走新路,一切化整為零。從那個時候開始就著重排,著重活力排,著重家聚會。這幾年我們普遍在家聚會、排聚會裡面開始有一點牧養,這是可喜的現像,但是我們普遍的小聚會,例如我們現在的小排聚會、家聚會,大半都是牧養性質,教育性質很弱。所以新人來,很多時候,我們小排聚會一年五十二週,沒有目標,沒有進程。新人帶進來之後,很多時候就停頓在那裡。這個是我們當前的難處。
因著這個緣故,我們一定要正視我們流失的原因,特別是新人的流失。每一個召會傳福音,帶多少人受浸,帶多少人得救,我們都報數字,這個都沒有問題。但是從前,我們統計過,新人的存留率,就是受浸後的存留率,過了半年一年,最多只是百分之十。換句話說,你帶了二百人得救,最多最多剩下二十人。現在香港,希望今年從七百人增加到一千人,就是增加三百人,如果存留率是十分之一,你就要帶三千人得救、受浸。無論是中國大陸,或是香港、台灣、美國都是一樣,我們各地生產率都不弱,存活率卻不強。出生率很高,嬰孩死亡率也很高,這是我們要面對的,現在不是講消極的話,現在是面對問題,對付這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大家都知道主的恢復,是十分豐富,書香人家,洋洋灑灑,主恢復的文化是淵源久遠,但是,新人不太容易踏入這個門檻,從得救那個階段,到成為一個在主恢復裡面珍賞這份職事,認定這份職事,甚至被這份職事構成的人,這期間很有一個差距。就是新人不容易帶他們進入主豐富的門檻。
還有一點,這是過去的問題,也是今天的問題,新人留下來,他也長不了,開頭的時候,他有點長進,過了兩三年,他不長,沒有往前,這些都是我們現在要面對的問題。我們現在擺出來要談的,或是說要儆覺的,就是要辦屬靈的教育。
召會裡面,無論整體來說,或以小排一個小單位來說,都要注意新一代的屬靈教育。對整個召會來說,在各分區有辦這種屬靈教育的需要。以一個小排,一個家聚會來說,更有這種需要。我們現在說,百分之八十的召會生活是在小排裡進行,換句話說,新人進來,小排生活就是他的召會生活,如果小排裡沒有教育的元素,它的往前就受了限制。
談到辦屬靈的教育,有幾個點,就是有幾個成分,我們要討論一下,第一,凡是辦教育,首先要考慮的是辦教育的這個人,就是師資。第二,教育的目的,每一個教育,或是一生的教育,或是短期的教育,或是技術科目的教育,都是要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木工這一門課,就是這一科你上完,你會一、二、三、四、五,五個技能。你如果上一個語言科,你上完這一科,你就會基本的文法,三百個生字,它有一個確定的目標,每一個教學的課程,都要有確定的目標。第三,就是教育的方式,教材是怎樣,是上課的講,小組的講,是戶外的教,戶內的教,是一對一的教,是師傅的教,教育的方式是怎樣將教材作進學生裡去,那是很重要的。第四,教育的目的,焦點很重要,焦點不是老師,是學生,換句話說,不是你搞出一套教材,洋洋灑灑,然後你就把它教完,你就完了,這個是大學的講師,lecture的教法,他預備了一個洋洋灑灑的題目,「我是一個『名咀』,我現在預備四堂叫劍橋講學課,我就把我最新的發現寫出來,然後到時候我就把它講,講完了,你聽不聽得懂,是你的事,我已經講出來了,講出來我就出書就是了。」這個教法以講者為中心。但在中學、小學裡不是以講者為中心,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開家長會議的時候,他不是說老師講完了你的課沒有,是我這個學生,這個兒子,究竟有沒有學到數學。
現在我們要研究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一定要以這個學生作焦點,我們的學生是誰呢?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用福音所生下來的人。這些人怎麼學習應該學習到的東西?有沒有學習得到?我們這個課程對他有沒有幫助?我們一定要處理。一個課程有幫助,以後還要跟進,一個月以後,三個月以後,半年以後,他進展是怎麼樣?甚至一個召會辦教育辦得好的話,她應該每一期,每半年,每年,她要作統計,我第一屆畢業的有多少人正常過召會生活,我第二屆有多少人過正常召會生活,我作統計,為甚麼某一期特別好,那個好的原因在那裡。李弟兄說,只有神的創造是完全的,祂說要有光就有光,不需要改良的。人全部都是改進的,作任何事都是改進的,開頭作得不好,然後改進,慢慢就作得好,現在我們要好好的辦教育,那是一定要有改進的,但這改進是根據學生,他們學業的結果怎麼樣,如果我們辦了一年,我們當中的新人存留率,從百分之十加到百分之三十,那就好了,但是為甚麼只加到百分之三十,不能加到百分之五十呢?我們要再研究,這樣科學的客觀的,一步一步的往前去。我們說今年要從七百人增加到一千人,你不能只喊一個口號,因為這三百人是由一個一個人組成的,所以如果這三百人不是一個一個被成全就不行了。
去年,臺灣眾召會有一個口號:「千場福音、萬人得救。」過去,千場福音是有的,萬人得救我相信也是有的,但是召會實際人數加增了多少?我要在這個問題上打一個問號。那麼,在那兒出了問題?這不是在於傳福音者身上,完全在於傳福音以後的教育。我重申,我絕對不輕視牧養,如果一個教會只有教育,辦初信課程辦得很好很好,講得多好,課程也很好,但小羊卻通通死光,這是無用的。但另一方面,若一個教會只有新人的喂養,而沒有教育,沒有成全,沒有功用的顯明,這個不會叫新人受成全。所以,我們一定要兩條腳走路。我們當中對新人的照顧缺乏教育的元素、味道在內。然而,那個味道是很影響新人是否受成全。別的我不說了,就是我剛才提到幾個點﹕目的、方式、對象。我們回頭說說教育的目的,我們要談得具體:我們辦教育,教育新人,即新得救的人,在他們起初得救的六個月內,我們盼望他們達到甚麼地步,我們有甚麼目標。
弟兄已做了一個簡介,希望於下星期把這個派給我們當中的新人,也希望給他們一個星期的註冊時間。這個簡介是論及我們辦新人教育的目的是甚麼。第一點,旨在預備成全新人過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生活,這是我們的目標。一個新人得救以後,就是要過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生活。下一步,我會問,甚麼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基本上說,起碼有兩方面。第一,他要有一些基本的認識;第二,他一定要有一些基本的實行,而這實行是他已經上了軌,正在進行的。在基本認識的方面有兩點:一,對救恩的認識;二,對基本信仰項目的認識,就是我們當中一些重要的真理。在實行方面,有四方面:一,要有一個每週每天的習慣,這可能是進入讀生命讀經,而底線是晨興聖言。如果一個新人沒有這樣的達成,我們沒有辦法說他是正常的。二,多多少少的認識生命,不用多,或很屬靈,或要求他把所有天然的東西都對付過。但他至少要有一點認識他的靈,同時,要認識怎樣接觸主。主對他來說應在某一個程度上是主觀的,這是必須的。你要一個人天天呼求主名或是時時刻刻呼求主名,這是困難的。說實話,你跟我也沒有天天呼求主名。我們不是要求新人天天呼求主名。他只要有某程度上會有一點的禱告、呼求主名、摸著主就可以了,但完全沒有便是不行。三,他一定要有聚會的習慣,他沒有聚會的習慣,主日的時候,他沒有被分別出來的話,那一定是不正常的。他一定要在主日那天被分別出來,這是起碼的。然後,再去參加其他聚會。他要有每週看見弟兄姊妹的習慣。四,他要有見證,告訴別人自己是基督徒,向人傳一點福音或是帶人來到聚會。再好一點的,就是自己有分於其中的服事,跟在別的弟兄後面學習。怎樣也好,就是有一點事奉。在實行上,新人起碼要達到以上所提的四個點。這就是我們的目標。當我們辦好這四點,也就是我們做好教育的課程。
在這四點中,我再來細分,即超等、平等與起碼等。起碼等是他達不到,但他起碼有認識。平等是他起碼達到。超等是更高。我以以上四點來舉例說明:超等是讀經,接觸主的話,平等就是他每天有晨興且讀晨興聖言。起碼等是他至少對神的話、聖經,職事的話覺得好。他縱使沒有天天讀經,但他至少覺得好。他是認定的。如果他沒有這樣的認定,他就了了。最底線是他有認識,平等是他有晨興,超等是除了晨興以外,他還有追求,讀聖經,讀恢復本,讀生命讀經,參加五年計劃。
我們培育一個新人,第一,起碼要作到起碼等,目標是作到平等,能夠作成超等的是優異學生。第二,是同樣的,他起碼要認識作為一個基督徒不光是守律法,做好事、做好人。他起碼要知道作為一個基督徒就是要禱告,與主交通,聯於主。他會不會實行是另一回事,他至少要有認識,這是最底線。如果他對這個也不認識的話,六個月以後,他還說作基督徒就是做好人,要進行革命的話,這是不行的,因為他沒有一個最基本的認識。然而,如果有了認識以後,平等是他要天天有一點禱告,晨興,且學習呼求主名。超等是他真正的學習禱告,一個新人能有禱告的生活那是超等的進度。我們所有的初信材料也有提到禱告,但我看過其中的內容,就是連我們深造的基督徒也沒有辦法達到。你有沒有每天花十五分鐘禱告?說實話,連負責弟兄、長老,有多少人是每天有十五分鐘的禱告?我退一點問,有多少人每天有五分鐘禱告?講禱告一課,講是容易的,但那標準是普通人達不來的。一個新人在六個月之中,如果每天有五分鐘的禱告,那是超等的新人,相比起我們在召會中很久的更為長進。所以,我們定標準要定得合理。如果你定得不合理的話,是沒有人能達到的。你們去照顧新人的,照顧了新人六個月的,他們有多少是每天有五分鐘禱告的?我看,一百個人中是尋不到一個。換句話說,這只能算是超等的。但時,有事情呼求主名,平常學習作一點禱告的,這是能作到的。聚會,也是一樣,他至少應知道我不能作單獨的基督徒,我不能關在房裡,這是不行的,我要跟別人一塊聚會,這是起碼的。而平等是他起碼參加主日聚會,這是我們的目標。當然,如果他不參加小排聚會的話,那更不用說他會參加主日聚會。如果他除了參加主日聚會之外,他還參加禱告聚會,他就是超等的。平等是要他參加主日聚會,他要作一個每個星期天都去聚會的人。事奉也是如此,他至少知道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是事奉的人。平等是在這六個月當中,他曾向他的同事、同學講及到他是基督徒,他是怎樣信主的。超等是他在六個月中帶了一個人得救。
我們既把具體目標定下,就要把目標達到。所以,我們現在所說的是具體的,這是辦一個初信訓練。初信訓練等於興辦一個短期教育。我們要辦的話,就要來看怎樣把教育的產品作出來。中國人說科目,就是每一個教學的單元。一個科目中有分項的項目,譬如說,教人造木工的,你要在三個月內教曉一個人會應用搥、釘子來造成一個簡單的椅子,這個便是你的科目。科中有目,目就是怎樣應用搥子,怎樣應用刨子,怎樣應用釘子,這些均是目。現在我們為著新人,就是要訂一個課、一個目,要定型。所以,我們有幾點需要注意的。第一,我們要訂下一個確定的目標。第二,要有一個確定的期限,不能作一些短期訓練是無限期的。第三,牧養與教育有個主要的不同點,牧養是無條件的,不要求,但教育是有要求的,但凡教育或訓練均是有要求的。很多人在這分別上弄不清楚。他帶一個新人,就非常的愛他,不敢要求他。當我們不要求的時候,對他,不是好處。你就是愛心處處,成全不夠。這一點可以說是在訓練中最要命的一點。一個訓練的靈魂在於訓練必須有要求。你的要求可以高、可以低,這並不是問題,但完全沒有要求的話,那就不是訓練。每一種學科,每一種教育均有要求,假如你說沒有要求的話,你來聽一課便好了。但是,聽一課的話,那並不是教育。教育一定是有要求的,所以一定要報名、註冊,因為它一定要經過一個台階,進入一種要求當中,進入捆綁之中。他達到要求的話,就有獎勵,他達不到要求的話便需要鼓勵,這是教育一個很基本的原則,要有鼓勵,也要有要求。當然,我們沒有懲罰,也不能有懲罰。但至少我們要擺出一個要求,然後,達到要求的會有獎賞。接著,要有東西來一直衡量他的進度,就是在科目進行的時候,衡量他的進度。當科目完成的時候,也要一直衡量他根基的進度。我們根據這些來考慮合理的時間是甚麼。合理就是不是太短,也不是太長。對一個新人來說,一個合理的,是新人能夠接受的規範是多久?是三個星期?六個星期?九個星期?十二個星期?十六個星期?半年?一年?我們初步認為是十二個星期。十二個星期等於一期---三個月。這特別跟作校園的有相合之處。因為普通學校的一個學期一般是不會超過三個月,大概也不會少於三個月。三個月或說是十二個星期是比較合理的,不太長,也不太短。我們要從十二個星期來著手,而十二個星期以後,要來一個四星期的跟進。剛才我講的是關於總目標的事情,就是要讓一個新人作成一個正常的基督徒,有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生活。
事實上,經過最近奉獻的流以後,我們看大家所填的操練表,其中七、八項皆是一個正常的基督徒的元素。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是在操練表的各項上都去做的話,他就是正常的。但是,我們承認不是每個人都是正常的,連負責弟兄,連我們也不是完全正常的,譬如說,在操練表中七、八項中,神人操練的十一項,就是早起、晨興、讀經、禱告、讀生命讀經、讀屬靈書報、向人作見證、早睡、聚會、活力排、財物奉獻,如果你把這些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就是剛才所提到一個普通的基督徒在六個月以內所該有的實行。第一,要接觸主的話。第二,要有一點的禱告。第三,要有正常聚會,有申言。第四,他要接觸人。如果新人能夠走上這個生活,他就是走上操練表的生活。所以,這就是為甚麼我們當他完成十二個星期的課以後有四個星期的實驗,讓他填操練表。這四星期等於幫助他們走路,他填上後交給你。他不一定要全部都達到,做了兩、三項也是好的。如果四個星期完結後,他能保持完成兩、三項的話,我能說,我的教育目的已經達到了,他已經上路了。這就是十二個星期的課程,四個星期的操練。操練是把他所學習的附諸於實行。
還有一點是關於課程的,我們過去所作的教育有一個很大的失敗,就是單向的。我們把特會的那一套搬至初信造就那兒,有些講道的弟兄,他把平常講道講一個小時的習慣在初信造就時也如常的講。他講完了,便以為責任已經卸掉,這是過於信任自己的說話。現在,我們需要的聚會是雙向的。我們現在有一部分的聚會方式已經達到這要求,但還是不夠,不夠有系統。我們要的是雙向的。譬如說,我們在聚會中唱詩歌是比較雙向的,我們不是請詩歌班來唱,而是大家一起唱,敞開口唱,這是很好的,我們一定要保持這個。講道應該有同樣的互動,教學要在二十至三十分鐘完成,而每一課需要有一個好的綱要,因為綱要等於課程,同時,綱要總要附帶教學材料,是可以預先派發,也可以當場發。總而言之,一定要有綱要和一些追求的材料。當教導完畢以後,一定要有與禱、研、背、講相似的部分,這是一個相互參與的時段。他們要以綱要或經節禱告而後兩、三個把內容互講。接著,他們要學習把內容背下或講一講。這是第三個時段。第四個時段是作見證。作見證對新人來說是很要緊的。我剛才提及他們有分起碼等、平等和超等。平等和超等是可以在實行上鑑別他們有沒有做到,如這個人有沒有追求生命讀經,這是十分客觀的。至於起碼等,是那些有認知卻沒有實行的人。鑑別這個人是否對神的話有認知或認定,乃是在於他的見證。惟一評估的路就是他的見證。如果他沒有見證,他就是沒有認知。他能見證出來,他不一定能實行出來,但至少他是對真理有認知。譬如說,我們談及召會這個題目以後,在新人裡面至少有一點開,他認識一個基督徒原來是不能單獨的,需要一群的。至少他對這件事有認知,他說現在我知道一個人作基督徒不能單獨的作,蜜蜂是一群的,不像蝴蝶是單單獨獨的,他能夠講出來這個東西,就是說他有這個認知,至於他有沒有實際去參加聚會是第二步,那是他的實行。為這緣故,見證在每一個教育單元裏是很重要的,這種見證考核他,要知道他對這件事有沒有認知,有沒有認識。最後一個時段,就是發問題,看他對這件事有甚麼問題。這四、五個單元,四、五個時段,都是一個教學課程所必須有的。
我們在一個地方召會如果有足夠的能力,我們可以作一個新人訓練的網頁。這個訓練的網頁裏面,就是把每一課,所有的輔助資料、參考資料,給他去讀的,給他去研究的,都放在上面。深入一點的,喜歡多研究一點的,就可以上網去再深造、再吸收。這個是一個輔助材料。
還有一點,就是要有考試。考試是要考他有沒有吸收到課文,還有一些實行的點有沒有實行,就是這樣考試。
教材方面,我們現在決定十二課,那這十二課究竟用甚麼材料?我們先看看我們現在有的材料。第一個是李弟兄八十年代做的生命課程,四十八課分成四個階層。這個好處是這是李弟兄自己編的,難處就是過去這十年,大家用的時候,要不是不太習慣,就是不太會用,很少有這四十八課都作完。這四十八課裏面,開頭是知道自己得救了,然後是全家得救,然後是了結已往,然後是讀經、禱告、聚會。這是第一系列頭十二課。然後第二系列,講事奉、傳福音、帶人得救。第三系列就講得特別專一,大半都是講關於聯於基督、在基督裏、住在基督裏,就是這些與主交通,生命方面的一些經歷,最後兩課就是講預備主來、迎接主來,這個就是對將來的事的認識所產生的一個實行。第四個系列,全部都是講神的救恩,生機的救恩,先講是法理的救贖﹐再講生機的救恩。你去看李弟兄的這四十八課,就是開頭二十四課,都包含了我剛才所說的四個點,還有一些關於認識基督、認識神,認識三一神的這些。後面那二十四課,就是比較專一。第三冊比較專一的講到對基督的經歷、與主交通、在生命裏面交通的一些基本的認識。第四冊,說到對於神生機的救恩的一些基本的認識,這些可以說是比較特別一點,比較專一一點的。李弟兄編的初信材料,編過幾次,每一次他都有一些特別負擔的點放進去。
另外就是初信課程,那是五十年代李弟兄編的。第一課也是知道得救了,而下面了結已往也是一樣的。聚會一題講一大堆,然後一大堆是說到如何交通。所以等於說,如何聚會,如何交通這兩題花了很多篇幅。
另外是真理課程,真理課程純粹是知識、認識方面,他不是講實行方面。真理課程,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到六級都是講聖經真理。先是一卷一卷,然後是一個一個的真理,那是純粹在知識的範圍裏,認識的範圍裏的材料。
然後我們最近幾年出的九十六課,它也是分四個階層,頭一個階層是基督徒基本的進入,一個正常基督徒生活基本的操練,就是禱告、悔改、認罪、被聖靈充滿,就是我們現在在全時間訓練中預訓的材料。作九十六課原來的目的不是專一的針對初信的,主要是針對初來到主的恢復,需要對主的恢復有一基礎的認識的人。第一階層就是基本的基督徒操練的認識,第二階層就是如何進入真理,那就是晨興聖言,進入一年七次的特會訓練、錄影訓練、恢復版等。第三個系列就是主的恢復裏面,神經綸裏面的七八件大事,就是新約總論裏面的七個大題目加上神的經綸--神、基督、那靈、召會、信徒、國度、新耶路撒冷。第四系列就是聚會和事奉。李弟兄說我們所講的新路主要是講在聚會和事奉這兩件事上。這個材料的分配是很好,但是對一個新人可能題目太多。作九十六本的時候,我們想到要幫助弟兄姊妹生養教建﹐就要找出一個一得救一生下來的小嬰孩,需要的基本是甚麼東西。第一,他要操練呼吸,屬靈呼吸,那就是呼求主名。每一個實行配搭一個認識,要呼求主名,就必須認識調和的靈。他有靈,而神是靈,他與神相交又是藉著靈;這個是認識。調和的靈與呼求主名都是第一個單元。第二個單元,主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這是對聖經的基本的認識。然後,禱讀主話,要用靈來接觸主的話,這是第二個實行。第三個實行,基督的身體與聚會;認識聚會。第四個實行,新約的職事和人人事奉。每一題都是一個認識加上一個實行。除此四點之外,再加上一點,就是神的經綸和奉獻愛主。一個新人,所需要的就是我剛才所說以上四點,還有一個附帶的點,就是奉獻和愛主。其他題目如了結已往、傳福音,他們如果不愛主都做不來。我們設計了以上幾個單元,利用這幾個單元作了一個初信的晨興聖言。原來所盼望實行生養教建的養,就是用這個去養新人。這一次我們考慮這十二課,就參照了九十六課其中這四課裡面的材料。這四個單元其實應付了我們剛才所定的目標的四個方面:調和的靈和呼求主名,就是接觸靈的事;神的話和禱讀主話,就是接觸聖經;基督的身體與聚會,就是達到聚會的目標;新約的職事和事奉,就是達到事奉的目標。
基本上,這十二課中,有六課是實行方面的。第一,要教導人認識靈,然後學習呼求主名,帶人禱告。第二,教他們認識聖經、珍賞聖經,然後知道聖經的本質是甚麼,怎麼來接觸神。禱讀主話、晨興聖言,進入主話的豐富。第三,基督徒是基督身體上的肢體,是團體的,是需要有聚會的生活的。第四,神新約的職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事奉;人人都需要事奉。再加上一個附帶的點,就是要奉獻、愛主。這幾個是在實行上的,然後有幾個認識是一定需要的。第一,就是對基本救恩有一定的認識。所有現在的材料,都是把知道得救或得救的確據擺在第一課。但是對照一下我們對新人的照顧,我們發覺他頭一樣需要知道的,好像不是需要清楚他自己得救,所以我們不把這題放在第一課,而將它與神完全的救恩放在第二課。這樣,十二周我們一個星期講實行,一個星期講認識。這個認識,第一是認識救恩,當然包括自己得救,也包括認識神法理的救贖和神生機的救恩等等。然後認識三一神;接著認識基督,祂的身位和工作;跟著認識靈、召會和國度,起碼有這樣的認識。在這一切認識裡面,特別是在召會這件事上,叫他要認識,我們的召會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召會與別的召會不同﹖為什麼要參加我們的召會,不參加別的召會﹖為什麼我們是正端,不是異端﹖為什麼別人講我們是異端﹖這個都是很重要,一定要講。基本上來說,如果我們能夠有這一些元素,我們就可以達到我們的目標。
我們的難處就是要麼不講,一講的話要講清。要講清你就需要時間。你如果要把召會的問題講清,你講一年都講不清。現在,你是把最需要的拿出來,其餘的暫擺在一邊。可能不一定要把每課文每一點都交代,很多學生在課堂外自己去先讀,然後教授來的時候,畫龍點睛,作一個啟發性的、概覽性的講說。他的講只是一個挑動,真正要去鑽研這個題目還是學生自己,他還是要自己去靠綱要、材料和考試作一點自修。我們盼望初信的人只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譬如三一神,神是三一的,就是父、子、靈,彼此同時存在,並且互相內住的。然後,神雖然是有父、子、靈,但是只有一位。我們不是有三位神,子就是父,子又被稱為末後的亞當,也就是賜生命的靈。目的就是叫我們能夠享受這位經過過程的三一神。新人只需要掌握這麼多就夠了。除了信息他們需要藉著禱研背講慢慢充實自己。然後,再讀一些複習的材料。
講這些的時候,第一當然著重給他們了解聖經真理怎麼講,第二就是給他們打針,無論是講三一神,講基督的身位都是打針。講三一神就提到人家說我們是形態論,你要先打這個預防針。講基督的身位,就說人家說我們說基督是受造者,要給他們打一打針,叫他們至少先有一個觀念。這些材料講起來簡單,其實是最考功夫的。我們現在最好的人材,通通都用在講最高深的道,其實應該用最好的人材,來作最基本的工作,這其實是最大的需要。
我則要作一個報名表,讓他撕下來。撕下來的那個不單是報名表,還要有一個承諾,簡單的承諾,就是我願意參與這個訓練班,接受這個訓練班,然後簽名。如果我們一年四季都作,一個新人我們在頭一季帶他得救,第二季他就來參加這個訓練。我們用三個月來把一個人帶得救,這個不是太難。然後用三個月成全他。到了第三季,你就可以帶著他去傳福音,再得著一個人。第四季你就可以把第二個人帶進去訓練。那一年就可以扎實得著兩個人。
老師跟學生的比例最好就是一比一,但這個作不來。所以每一次辦這種初信班都需要很多助教,很多小組長。我們說「教導」新人,其實許多時我們只有「教」沒有「導」,有了「教員」還不夠,還需要「導員」,「教員」負責教材料,「導員」負責一對一,口對口的陪學員一同追求。這些「導員」就是小牧人,一個牧養者一個小羊。辦一個訓練有五十人,就應該有五十個牧人。好像這個教會裏面沒有那麼多牧人,其實有,因為如果沒有牧人的話,人根本不會得救,一個人得救就是因為有一個人去牧他,他才得救。現在就是請那牧他帶他得救的那個人,除了帶他得救以外,還要陪他再走一期,走過以後他就有配搭。
2005年2月12日
余潔麟弟兄交通於香港科技大學